香港人出名拼搏、聰明、以及極強的適應力。 即使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壓力,香港人均壽命仍達85.03歲1 ,全球最高。長壽給我們更多時間創造可能,發揮更大價值。只是,活得久,就有更多機會與疾病「打交道」。疾病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提前做好準備,就可以將疾病對人生規劃的影響盡量減低。
據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癌症仍是香港人的頭號殺手。其次是肺炎、心臟病與腦血管病。當中癌症、心臟病及腦血管病屬於大多數危疾保險受保的主要疾病,三個大項合計佔去了2019年致命疾病的一半。換言之,想盡量降低疾病對生活造成影響,選擇針對這三大危疾而又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障是十分重要的。
排名 | 致命疾病 | 死亡人數 | 百分比 |
1 | 癌症 | 8,645 | 31.9% |
2 | 肺炎 | 5,026 | 18.5% |
3 | 心臟病 | 3,409 | 12.6% |
4 | 腦血管病 | 1,543 | 5.7% |
5 | 疾病與死亡的外因2 (即其他意外致死) | 1,219 | 4.5% |
資料來源: 衛生防護中心(https://www.healthyhk.gov.hk/phisweb/zh/chart_detail/22/)
市面的危疾保險林林總總。受保疾病清單愈來愈長,疾病分類也似乎愈來愈多。當不斷追求「多」的時候,會否審視一下自己的保障安排,有哪些是真正需要的?是「多」比較重要?還是「到位」比較重要?
保障「到位」重要過「受保疾病多」
想保障簡單而到位, 可以考慮集中為癌症、心臟病及中風(腦血管病)三大危疾做好準備。這種保障比較簡單直接,一份保障已能應付三大危疾帶來超過五成致命率的威脅,讓整個保障安排有穩固基礎。如果這類針對性的保障安排連原位癌的醫療需要也能兼顧,才是真正「到位」。
而原位癌屬於前期嚴重疾病,由於病徵不明顯,以往容易被忽略。但隨着近年香港人有定期為自己和家人做身體檢查的習慣,令許多問題也能及早發現,自然能更早治療。而市面上一些危疾保障會在原位癌確診後派發基本保障額的20%,用作應付突發醫療需要,及時又實際。
供款年期短 另設保費回贈
相對傳統保險超長供款期,市面上有些針對性的危疾保障只須供款5年或10年,即可享有20年的危疾保障。不幸患病,固然有份保障。若然身體健康,保費可以全數回贈。即使曾經就早期嚴重疾病索償,只要符合保單條款,仍然可以取回保費。
「危疾保障」不等於「所有醫保」
坊間有個普遍的誤會,以為「危疾保障」等於「所有醫保」,誤以為住院手術,以至物理治療費用都可以透過危疾保險索償。產生這種誤會,主要是「危疾」涉及的醫療程序,幾乎都在醫院進行。久而久之,不熟識保險的人容易將危疾保與住院保混淆,經常覺得保單都是「有供無賠」。
其實,危疾保障與住院保障是兩款不同的保障。最明顯的分別,是危疾一經確診,而該確診危疾合符保單的保障範圍及相關條款,保險公司便會作出支付保額,方式多為一筆過支付,不限用途;而住院保障則是支付在住院期間的開支,例如病房費用及醫生巡房費等開支,實報實銷。
實際上,醫療保障需要適合自己的需要,配合經濟能力及人生階段。若然仍有疑問,最好向你的保險顧問查詢,為你安排最適合的醫療保障。
恒安標準人壽亞洲
文章内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詮釋為在香港境内外出售或遊説購買任何保險公司所提供之保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