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死因中竟然大部分都和「吃」相關。是吃出健康還是吃出危險,全由你的生活方式決定。
2019年,香港男性、女性的前四大死亡原因都是:癌症、肺炎、心臟病、腦血管病。另外,男性的第五大殺手是疾病和死亡外因,包括醫療事故和其它意外造成的悲劇;女性的第五大殺手則是認知障礙。
1. 癌症
癌症的預防策略都與飲食習慣有關:要多進食全穀物、豆類、水果蔬菜,嚴格限制進食紅肉與加工肉類(火腿、香腸、臘腸、醃肉、午餐肉等)。這個飲食方案也同時能幫助肥胖的癌症患者,或者是有心臟病的癌症患者,因為加工紅肉是第一類致癌物。限制紅肉攝取可以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有助緩慢心血管動脈粥樣化的惡化。
乳癌康復者對豆製品可能會有過分的擔心,但是現在的科學研究表明,豆製品幾乎對乳癌沒有不良影響*。相反,攝取豆類或黃豆製品與女性乳癌患者的病情好轉有幫助。天然豆類或輕加工的豆製品,比如豆腐、鮮腐竹、豆漿等,比深加工的產品更健康。
2. 心臟病
植物性飲食可以有效幫助治療心臟病。因為植物性飲食具有低飽和脂肪的特點,可以幫助身體減少膽固醇的產生,能逆轉肥胖症。高纖維飲食,包括常吃豆類、全穀物、蔬菜水果都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植物含有一千多種的植物營養素及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限制心臟病的發展,從而減少心臟病的發作。
3. 腦血管病
造成腦血管疾病的危機因素有:吸煙、中央肥胖、不良飲食習慣、欠缺運動、糖尿病、過量飲酒、心臟病、高膽固醇及心理壓力包括抑鬱等。
除了減重能有效降血壓以外,也需要在飲食上選擇未經加工的植物性食材,因為它們是天然的低鈉食物。烹飪時要注意少用鹽和調味料,減少食用高鈉食物,包括:麵包、芝士、瓶裝醬汁、沙拉醬、湯、加工食品和外食。同時我們需要從蔬果,特別是豆類中新增鉀、鎂等微量營養素的攝取,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血壓。
4. 肺炎
肺炎主要是細菌或病毒感染,也可能是患者本身肺功能異常。免疫力下降、過勞、長期吸煙都是肺炎的病因。
2021年5月份的《英國醫學期刊營養、預防與健康》中刊載了一份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植物性飲食(plant-based diet)、海鮮素(pescatarian diet)、低碳水飲食與高蛋白飲食的四類人群作了研究,以瞭解他們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染疫時病況嚴重程度與患病時間的長短方面的差異。
經多元邏輯式回歸分析法分析後,與低碳水和高蛋白飲食者相比,採取植物性飲食的患者轉為重症的風險降低約73%,而採取海鮮素的患者則降低59%。相反,採取高蛋白或低碳水飲食的患者,轉為重症的機率則是植物性飲食者的4倍。
5. 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包括記憶障礙、失語、失認、計算力障礙、視空間障礙及執行功能障礙。常見病因是吸煙及酗酒等不良習慣衍生的慢性疾病所致。
中風的後遺症之一,是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但中風不是造成認知障礙的唯一原因。病發初期是記憶力下降或情緒異常,但往往很難發現或者被忽視。認知障礙患者一般很難維持正常體重,體重的下降會越來越明顯,難以控制。如果患者有營養缺乏症,會建議額外使用營養補充劑。大部分患者都應該盡可能多元化飲食以維持健康營養狀態。假如患者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照護者可以適當調整飲食的限制,幫助患者吃得更好。
這五大死亡原因都是由長年累月的不健康積累而成。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只要我們回歸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避免患上上述的疾病。希望大家都行動起來也健康起來。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4496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257263/
#https://nutrition.bmj.com/content/early/2021/05/18/bmjnph-2021-000272
陳秋惠 Sharon Chan, MS, RD, DipIBLM
美國註册營養師
國際生活方式醫學會認証專家